top of page
CHY06485_edited.jpg

前言

雲林溪沿岸,已完成人行步道串聯及兩岸水環境景觀整治,目前沿線夜間僅有夜間景觀高燈等基礎照明,惟為增加及推廣雲林溪掀蓋後完成整治美貌之夜間照明及新亮點,將透過整體光環境設計及規劃搭配雲林溪原生景觀生態,使雲林溪能兼顧美觀與夜間安全,不論日間或夜晚都有獨特景色增加更多雲林夜間景點。
雲林溪地理位置極佳,鄰近籽公園、斗六行啟記念館及斗六藝術水岸園區,並且貫穿斗六市鬧區的重要溪流,若此地打造為斗六地區代表夜間亮點地標,除了極具地區代表性,也能提供當地居民做為日常散步景點。
因此,期望藉由光環境設計與自然景觀搭配展現雲林溪之特色,並營造城市夜間景觀風貌,且兼顧提供使用者基本的安全性,以帶動各機關(構)與民間單位共同營造優質的城市環境。計畫成效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的改善,更重要的在於透過光之藝術,與在地環境、景觀、生活、生態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,持續點亮雲林溪。

01

雲林溪歷史沿革

清康熙二十三年, 雲林地方 屬諸羅縣 ,雲林位在台灣西方的中南部,在嘉南平原最北端。東邊是南投縣,西臨台灣海峽,南邊隔著北港溪與嘉義縣為 鄰,北邊沿著濁水 溪和彰化縣接壤。東西 最寬的地 方有五十公里,南北最長的地方有三十八公里。
 

雲林溪發源自雲林 古坑東和 ,流經斗六市區, 於大北勢匯入虎尾溪,全長河 長17. 52 公里 。
本案規劃範圍於雲林斗六市中 ,早期雲林溪水量很少且無污染,大人與小孩們會在垂柳溪畔抓蝦、捕魚、摸蜆仔及種菜,但碰上大雨,溪水會暴漲,當時俗稱為「雷公溪」。於1970 年工業時代來臨,住宅密集度提高,生活廢水直接排入,導致河川污染 氣味不佳 ,於1991 年為擴 大土地 都市利用,雲 林 溪封頂加蓋全長兩公里 ( 牛墟橋 - 雲林橋段 ) 遂成 停車場與美食廣場 。

02

​周邊環境連結

  • 太平老街

  • ​斗六行啟記念館

  • ​雲林縣記者之家

  • ​斗六籽公園

  • ​雲林官邸兒童館

  • ​斗六雲林溪礫間場

  • ​斗六藝術水岸園區

  • ​斗六市立繪本圖書館

03

基本資料與現況分析

流域共學的河川公民行動
過去雲林溪只是一條被污染的河流 ,被人遺忘在城市角落。 雲山線社大秉持著 「 里山里河」理念, 透過流域共學方式,舉辦一系列河川公民講座、論壇、 走讀及工 作坊 ,推動雲林溪流域生態保育、 地方文資保存等工作。 例如 ,社大的文史班級進行斗六舊城區與河川小旅行, 舞蹈班就在河畔翩翩起 舞, 傳統工藝的春仔花班 則透過「 雲水 帶」及臺灣萍蓬草的河川胸針創作與雲林溪對話。
自 2023 年起,由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與社大共同發起的每月一 次「 雲林溪夜跑團 」,除了繼續關心與了解河川狀況之外 ,亦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,邀請聯盟、 社大 師生及社區民眾一起關心河岸景觀與公共設施, 另外與在地的生態團體與中學合作 ,進行雲林溪的四季植栽調查與河川走讀等學習活動 。

封蓋前的雲林溪_72.jpg

早期 - 封蓋前雲林溪

當時水量很少無污染, 溪畔垂柳, 是抓蝦、抓魚、摸蜆仔及童年嬉戲玩水好去處,碰到大雨, 整條溪會暴漲, 因此俗稱為雷公溪。

雲林溪加蓋工程_350_edited.jpg

中期 - 封蓋工程

雲林溪發源自雲林古坑鄉, 全長河長1 7 . 5 2 公里, 其中一段更直接貫穿了斗六市區。但因為河川阻礙市區發展、加上家庭廢水匯流使河川充滿臭味, 於1 9 9 1年為擴大土地利用, 雲林溪封頂加蓋全長達兩公里。

雲林溪掀蓋_72_edited.jpg

後期 - 掀蓋完成

2 0 1 6 年雲林溪整體環境改善計畫啟動, 將原先加蓋雲林溪段打開, 並進行整體污水截流及整體景觀規劃,打造出兼具休閒、遊憩及綠美化功能之河岸。

光環境設計靈感來自自然與文化交融

 

本次光環境設計由沁弦國際設計公司執行,以「行光雲影」為核心概念,靈感來自雲林溪的自然流動與地方文化特色。設計團隊運用燈光的柔和律動,展現溪流流動的生命力,營造出如詩般的夜間景觀。燈光色調選用溫暖而具藝術感的搭配,不僅符合雲林在地人文氣息,還為溪岸空間增添一抹現代風采。整體設計特別考量節能環保,使用高效能LED燈具及智能控制技術,大幅降低能源消耗,並有效減少光害對溪流周邊生態的影響。透過這項設計,雲林溪不僅成為一個宜人的公共空間,更體現了文化、自然與科技交融的和諧之美。燈光設計中的細膩光影變化,也希望吸引遊客細細品味,感受設計背後的深刻寓意。

|雲林溪光環境 YunlinRiver|

© 2025 Yunlin County Government  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